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广东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广东省高考新方案一出 社会各方议论一片
2006-10-20 10:56:12 来源:广州日报大洋网 【字体:小 大】
 2006年广州市5.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,其中选考生物的人最多,达到13186人,其次是历史和政治;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加起来还不到总考生数的两成。

  而去年高校在广东的招生计划中,要求选考理科科目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的占了64%以上,其中绝大多数又是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。

  2007年高考新方案实施办法公布,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是选考科目与高校招生专业的对接。根据新方案,高校招生专业对于选考生物、地理的考生需求明显小于选考物理、化学、历史的考生,这意味着相对其他专业而言,选考生物、地理的考生可能面临比较窄的选择。为此,记者昨日采访了多所高校,发现北大、清华这样的名校几乎不招收地理、生物的考生,而一些普通高校和省内高校相比而言就“宽容”一些。

  文理兼招专业 招生面临大调整

  记者昨日采访多所高校了解到,新高考方案对明年高校招生会带来很大的改变,尤其是对一些原本文理兼收的专业,可能要面临比较大的调整。

  中山大学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昨天刚刚了解到新方案具体内容,学校下个月会制定出新的专业招生目录。该负责人表示,学校招生中调整比较大的可能会是那些原本文理兼收的专业,比如经济类、管理类、心理学类等,以后要么只招文科或者只招理科,如果还是文理兼收,则要制定文科和理科不同的招生计划,分开录取。至于具体哪些专业会招收哪些科目的考生,主要由各学院和专业自己决定。

  物理化学更符合理工专业需要

  广州一所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,物理和化学的知识背景更符合高校理工类专业培养人才的需要。虽然选考生物可能比选考物理、化学得分更高,但学校还是愿意招收物理、化学的考生。

  而选考地理的考生原本选择的范围就不是很大,文理分科后,可选的专业可能更少。

  记者对照了2006年各高校的招生目录,发现在文科类的专业中,历史、政治考生几乎是所有专业都可以招收,而各个高校都有一些专业只招收政治、历史考生,不招收地理考生。比如,中山大学的社会学类专业、公共政策学、图书馆学,暨南大学的金融学,华南师范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、金融学、会计学,广州大学的法学、思想政治教育、英语等等专业。

  省招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根据目前高校反馈的情况,很多文科专业,比如中文、新闻、历史等等,都更愿意招收政治和历史类考生。

  北大清华几乎不招地理生物考生

  记者采访还发现,越是好学校,对考生原先的选考科目越是重视。比如,北京大学几乎所有专业(包括文理)都只招政治、历史、物理、化学类的考生,对生物、地理考生完全“冷落”;而清华大学更是严格,20多个在广东招生的专业中,除了少数招收物理和化学考生外,绝大多数只招物理考生。相比而言,省内高校在这一方面还算“宽容”。


   专业设限对选考地理生物的学生不公平

  执信中学副校长张水平:我校学生选择物理、化学的比重大,选择地理、生物相对少,专业限制对学校影响不大。

  广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程可:对高考选择地理、生物考生进行了一些限制,将对已经选择报考的考生造成不利。去年广东报考生物的考生最多,考生去年的报考去向情况本来对今年有相应的参考作用,现在突然限制,对已经报考的学生必然造成相当大的压力,因为录取的机会减少了,这样对这部分考生将会造成不公。

  其实,高考招生专业应该充分考虑中学学科的情况,也就是报考学生的素质水平。如某一学科报名人少,招生时由于缺乏竞争可能导致生源素质下降。

  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周伟峰:长远来看选考地理专业受限对我校还有好处。我校的地理科目是强项,连续多年排在全市前五名甚至甚至前三名。如果选考地理科的人少了,而我校又有地理优势,学生就能从竞争中胜出。


   学校纳闷 不能给一年适应时间?

  尽管有关方面表示2007年高考具体的《考试说明》要争取本学期末前下发到各校,但面对明年1~3月就开考体育术科、音乐术科美术术科,考生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。昨天,本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多间学校的校长和老师,他们普遍对距离高考只有7个多月还没有细则说明而感到着急。

  热盼:《考试说明》快快出台

  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张水平:新办法出台得太晚,影响较大。学生高二就开始选择报考方向了,而不知情的老师没有依据指导学生,只能按照原来的办法。虽然学校允许学生重新选择,但是学生根本来不及调整,还有7个多月就高考了,想采取从文科转到理科这样的“大动作”是十分困难的。

  还有一个问题很关键,就是教师和校长们对《考试说明》迟迟不能同步推出倍感困惑,它是对考试范围最权威的解读,希望有关部门能理解学校的苦衷。

  担忧:艺术类考生“大限将至”

  广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程可:明年1~3月就开考体育术科、音乐术科、美术术科。考生只好先放下文化课去考专业,待考完之后又要回头将文化课补上,将有一定的难度。

  明年是高考新办法实施第一年,正好又遇上广东新课程首届学生高考。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大动作一定要打“提前量”,而相应的说明更应该同步推出。

  庆幸:幸亏早早按照讨论稿调整

  广州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周伟峰:无论新方案如何,实施之前提前公布,让学校和学生有一年时间来适应新方案,这对任何学生都是公平的。

  学校其实很早就知道了新方案的讨论稿,也因此作了调整。特别是针对恢复原始分而侧重各科平衡发展,现在我们调整教学策略,不过当初按讨论稿调整有些冒险。


  众中学热议  高考新变化

  关于文理分科

  华侨中学副校长马铁强表示,新方案带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,原来的高考方案没有文理分科招生,因此选择文科的考生大大超于理科学生,因为文科相对比较好考。新方案出台前,虽然学校已经向学生做出慎选文理科的动员,但那时方案没有确定,很多考生还是偏向选择文科,而理科招生计划占将近七成,因此明年文科学生将面临更多的压力。如果在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之前方案确定,那就好很多。

  关于原始分

  对于取消标准分改回原始分,真光中学教导主任谢虎诚认为,原始分总分750分,其优点是与全国有可比性,可以直观看出广东与全国水平的比较。

  有校长提出,新方案实行原始分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。对选择不同科目的考生来说,原始分不一定能说明问题。比如大家都是文科学生,你选政治,我选历史,但两个科目很难保证难度相同,如果那年政治比历史容易,那选考历史的考生就比较吃亏,因为高校都按原始分统一录取。

  广州市第109中学校长张仲庆还担忧原始分会导致学生偏科。“因为在满分只有150分的原始分中,学生比较容易拉开分数差距,容易放弃学得不好的科目,转而专攻特长科目。”

  关于文理基础

  市华侨中学校长曹东说, 广东省与其他省份相比,学生的负担是比较重的。高考新方案,不考大综合,改为考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。表面上看起来,文科基础侧重文科内容,政治、地理、历史三科内容占了70%,而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三科占30%,好像文科学生要考的理科知识少了,但实际上还是要准备6科的内容,负担并没有实质性减轻。“我觉得还不如干脆这样,文科学生除了三科统考科目外,再选考一门理科,这样负担才算减轻。如果担心理科知识学得薄弱,可以提高高二会考的标准。”原来的综合科目改为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,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,难度比原来的综合科低,但是学生要准备的内容并没有减少。


  高三学生郁闷

  为啥我每次升学

  都是教改“小白鼠”

  广雅中学高三女生何某:频频的教育招生改革让我无所适从,我咋每次都遇上在浪尖上被试验,都成了教育改革试验品了,更让人难以适应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改革缺少连续性和前瞻性。

  当年我从小学升初中的时候,广州市突然取消了“推荐生”,全部采取电脑派位,一时间小学6年的苦读全部抛入云霄,即使当年成绩不错也同样失去入读名校初中的机会,我被派位分到越秀区一所普通的学校。

  初中升高中那年,突然又出台一个政策说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。记得那年我跑步成绩不理想,只好占用不少时间去练习短跑、练习跳远。

  我经过努力考上了广雅的高中,又碰上新课程实验,新的课标、新的教材、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考试模式,我们面对的制度都是全新的,老师也只能边适应边教学。

  高一升高二的文理分科、在选择方向时又遇上高考方案还能没有确定下来,我只好按我们上一届的学生的经验;直到今年4月下旬广东高考方案终于确定下来,但是我们整个高中三年都已经过去两年,这时候才出台本来就是一个指导学习方向和目标的方案,让我说什么好呢?

  最让我为难的是在不了解高考方案的时候我选择了地理科目,现在从出台的规则看来将来将面对专业选择面较较窄的尴尬,而再有7个多月就要高考了,我对原来的选择又不好放弃,有点进退两难。

  家长烦闷

  高考情况仍不明朗

  家长着急使不上力

  广州市知用中学一名高三男生的家长李某:要问我对这个方案的看法,连孩子班上的老师都还在等待《考试说明》,作为家长我能谈些什么呢?不过孩子的事就是大事,现在每家每户都只有一个孩子,打从幼儿园开始这一路下来,作为父母的都没少操心。

  从儿子上高中开始。他的学习和选择就成了我们一家重要的焦点。儿子的学习在班里头属于中等水平,新学年开学经过努力有了较大进步,由于初中基础不是很牢,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文科的方向,我想文科相对比理科更容易将功课补上去,现在听到今年文科情况对我那个不是很拔尖的儿子不是很有利,我为此感到着急,但现在时间不多了,只能看看孩子能否突飞猛进将成绩继续往上提。

  只剩下半年多时间,《考试说明》也该快点下来了,好让辅导他的老师心里也有个底呀。

     (作者:秦晖、卢文洁、黄丹彤)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